每一家银行在钢贸这块的贷款都超过100亿元。钢材贸易,那个让他们致富,又将其埋葬的生意,金融机构也正为自己数年前的冲动买单。“我没法给你具体的数据,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一家银行在钢贸这块的贷款都超过100亿元。”一名平安银行内部人士向天津大无缝钢管厂记者透露。
中国最大的钢材生产商宝钢集团已几次下调产品出厂价,仍鲜有钢贸商接手。无奈之下,宝钢股份与政府合资成立了一家钢材电子交易中心,抛开代理商自寻销路。
至少在现在看来,丧钟是为钢贸行业而鸣。
天津大无缝钢管厂记者透露。上海周宁商会到目前仍认为一系列事件的恶化都是从李国清跑路开始。去年春节前夕,江苏无锡一洲钢材贸易市场老板李国清因企业资金链断裂携家潜逃至澳大利亚,在其潜逃后,数以百计的债权人,在无锡、上海、福建多地法院向其发起诉讼。
焦点在于,李国清控制的一洲集团债务超过10亿元,其中半数来自银行,而其总资产仅有1.5亿元。这家大型企业用联名担保的模式骗得5亿元以上的贷款,而在其潜逃后,与一洲集团捆绑在一起的企业被银行陆续告上法庭。
但银行提前收贷的行动还应该再前移些。早在去年9月,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建设银行、杭州银行就开始频繁出入上海各区法院,被告毫无旁落均是钢贸、钢贸。
在这其中光大银行金山支行又首当其冲,2012年9月期间,理财周报陆续从上海多处法院了解到,光大银行金山支行钢贸纠纷集中爆发,其中案由多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而9月10日一天,涉及光大银行金山支行的案子就有17起,频率为15分钟一个。
在钢贸商看来,这场主动诉讼潮正是由光大银行领头的,其诉讼案例包括去年8月15日、8月27日、9月5日、9月10日,四个轮次,30场左右的官司。光大和民生陷入钢贸漩涡已不再是新闻,上海一家股份制银行中层人士认为“民生和光大接入最深,而与民生相比,光大风险更大,民生已彻底把个人和公司捆绑在一起,这让另一大头光大十分着急”。
但彼时卷入纠纷的钢贸公司,却有一个不同的说法,“因为光大在这些案子中卷入的少,真正的大头银行不敢起诉。”上海地区各处法院钢贸官司有增无减,而较之以往,最明显的变化是:官司正在成为银行们的独角戏,多数庭审,均因为被告未出庭而被迫取消。
贷款黑洞
银行集体收贷,钢贸商非死即伤,双方哀呼严冬肃杀时,而宝钢董事长徐乐江却认为:中国钢铁业尚在深秋,寒冬未至。
自2012年钢市直转急下后,中国钢产量仍在刷新上限。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粗钢产量达到19175万吨,再次刷新历史新高,同比增幅为9.1%。而之后,《2013年6月份国内期货销售价格调整》通知下达,其中热轧、酸洗、普冷、热镀锌、电镀锌、镀铝锌、无取向电工钢等主要品种价格下调100-180元/吨。
产能过剩、价格下挫,带来的是钢企利益的收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大中型钢企的利润逐月下降,1月利润为13.38亿元、2月9.98亿元、3月2.67亿元、4月份1.53亿元。